舊文件

此處文件僅供參考,請自行考量時效性與適用程度,其他庫藏文件請參考文件頁面
我們亟需您的協助,進行共筆系統搬移、及文件整理工作,詳情請查閱參與我們

「Firefox Security」修訂間的差異

出自 MozTW Wiki

 
其他想法
 
(未顯示由 1 位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1 次修訂)
行 1: 行 1:
 +
參見:[http://zh-tw.www.mozilla.com/zh-TW/firefox/security/ Firefox 安全性]
 +
 +
 +
 
= Firefox 比 Internet Explorer 安全?何以見得? =
 
= Firefox 比 Internet Explorer 安全?何以見得? =
 
== Firefox 比較安全的理由 ==
 
== Firefox 比較安全的理由 ==
行 10: 行 14:
  
 
== 其他想法 ==
 
== 其他想法 ==
基於以上理由,我們相信 Firefox 本質上比較安全。其他常見的想法是
+
基於以上理由,我們相信 Firefox 本質上比較安全。其他常見的想法是:
 
; '''Firefox 現在比較少人用,所以也比較少人攻擊''' : 很客觀,不過 Firefox 及 Mozilla 相關產品打從設計之始便把安全性納入規劃重點,而 IE 原先僅將重點放在易用性及「打勝瀏覽器大戰」上,本質便有所不同。Firefox 開發者一直以技術更新為主,保持著最進步的安全系統,比起 IE 好多了。
 
; '''Firefox 現在比較少人用,所以也比較少人攻擊''' : 很客觀,不過 Firefox 及 Mozilla 相關產品打從設計之始便把安全性納入規劃重點,而 IE 原先僅將重點放在易用性及「打勝瀏覽器大戰」上,本質便有所不同。Firefox 開發者一直以技術更新為主,保持著最進步的安全系統,比起 IE 好多了。
 
* <del>Firefox 沒有整合到 Windows 中</del> (見 [[Firefox 常見誤解]])
 
* <del>Firefox 沒有整合到 Windows 中</del> (見 [[Firefox 常見誤解]])

於 2009年2月5日 (四) 15:39 的最新修訂

參見:Firefox 安全性


Firefox 比 Internet Explorer 安全?何以見得?

Firefox 比較安全的理由

Firefox 本身設計致力於安全:

  • Open Source 的軟體由於程式源碼公開,所以能由許多人「檢查」過,從過去的重大漏洞修補紀錄可見一斑,修補的效率非常的高,我們希望這個傳統能保持下去。
  • Firefox 開發上的基本訴求是保障使用者安全瀏覽網頁的權利,它限制了網頁的系統與瀏覽器可以控制與存取的功能。反之,Internet Explorer 的開發給網路開發者過度的自由,使得有惡意者有機會造成損害。
  • Firefox 不支援 ActiveX,而該技術基於傳統的桌面軟體開發而設計,使得其應用在網路上有高度的風險。
  • Firefox 限制網路自動下載。瀏覽網頁時,間諜或廣告軟體(spy/adware)無法自動且任意安裝於 Firefox 上。
  • 你可以完全控制 Cookie 等個人隱私資訊,並以最簡便的方式清理,凡走過不留下痕跡。

其他想法

基於以上理由,我們相信 Firefox 本質上比較安全。其他常見的想法是:

Firefox 現在比較少人用,所以也比較少人攻擊 
很客觀,不過 Firefox 及 Mozilla 相關產品打從設計之始便把安全性納入規劃重點,而 IE 原先僅將重點放在易用性及「打勝瀏覽器大戰」上,本質便有所不同。Firefox 開發者一直以技術更新為主,保持著最進步的安全系統,比起 IE 好多了。
  • Firefox 沒有整合到 Windows 中 (見 Firefox 常見誤解)
  • Firefox 不支援 VBScript (見 Firefox 常見誤解)
  • Firefox 不使用 Microsoft 的 Java VM,從記錄上看來它較為老舊且易受 Windows 系統的影響。

保護安全,由自身做起

為了防護自身資料安全,您應有以下認知:

  1. 軟體程式碼動輒數百萬行,非常複雜,也因此沒有任何軟體敢保證自己「100% 安全」。
  2. 瀏覽器作為您進入網路世界的門戶,使用上更應小心謹慎:採用可靠安全的軟體是第一步,自我提升相關的知識則是更重要的第二步
  3. 好習慣比什麼都重要,我們說的好習慣包括:
    • 更新軟體。就商業軟體而言,提供一年以上免費安全更新是應負責任。當有重大更新時,Firefox 會自動通知您,當然是免費下載 :) 。(請留心右上方是否出現紅色圖示)
    • 使用防毒軟體,並時常更新程式或病毒碼。
    • 凡是任何有關於上網的行為(如收信、瀏覽網頁),對於來路不明資訊、檔案、信件都要格外小心、謹慎處理。
個人工具